JesusWithMe

尋找生命意義跟耶穌何干?

穌基督講到充滿意義目標的生命。他說,我們在神眼中極為重要,並且我們惟有透過與造物主建立關係,我們對於生命意義的追尋才會得到滿足。

縱然如此,很多人認為耶穌基督只是眾多神明其中一個;許多人認為,宗教都是勸人為善,你信你的、我信我的,只要你快樂就好。有些人認為,信耶穌的人為的是心靈上找到寄託,但不是人人都有需要。還有些人把耶穌看成是要將人變成「教徒」的束縛;他們想,吃飯前要禱告、禮拜天要上教堂,信耶穌就是在守一堆的規則。另外有人看到歷史上的宗教戰爭—十字軍東征、宗教裁判所—甚至包含近代篤信基督教的外強入侵中國,又可能看見身邊的基督徒過著汙穢的生活,於是心想,自己一點也不想跟這個耶穌扯上邊。

假設我們作一個調查,問問今天社會上的任何人對耶穌的看法,毫無疑問的,他們幾乎都會把耶穌當作偉大的宗教家、歷史偉人,但僅只於此。多數人都認為,耶穌跟自己的生命完全沒有關係

然而,我們身邊似乎仍然有些人,他們把耶穌當作自己最好朋友—甚至像愛人一般。或許你的朋友中有這樣的人—他甚至跟你講過耶穌的事、想拉你去教會。或許你在路上遇到這種人(或許是你在趕時間的時候被攔下來也說不定!)。或許你看到電線桿上的標語「世人都犯了罪」,卻又同時看到「神愛世人」……

你一方面想,這些人實在是很令人反感、冒犯自己的生活;有時,你甚至心生憐憫,發覺他們是一群被信仰蒙騙的人。但另一方面,你心裡又存著一點好奇:他們也不像是完全無知的人;他們到底為什麼對耶穌這麼熱情?耶穌真的如他們所說,這樣的好嗎?換句話說,他們為什麼這樣信耶穌?

讓我們先跳開關於耶穌的問題一下下,想想看我們自己最深處的疑問是什麼。我想,在某個時間點,我們大都思想過,生命到底有什麼意義。你曾否在黑漆漆的夜晚觀看天空,思想那麼多的星星,是從哪裡來的嗎?或者你曾望著夕陽,思想人生的幾個大問題:

  • 「我是誰?」
  • 「我為何在此?」
  • 「我死後將往哪去?」

耶穌基督宣稱他能夠回答這問題。他宣稱,他為關於我們存在的深澳問題,提供解答。

在你心想,「天啊,又是什麼『信我者得永生,不信者下地獄』的鬼話!」之前,你願意借我一點時間,聽聽耶穌實際上說了什麼嗎?如果你聽到一半、不想聽了,你大可以把瀏覽器關閉。但在這之前,我們可以來看看,到底耶穌說了什麼,到底為什麼他跟我自己的生命有關。

許多哲學家與宗教領袖都為生命的意義提供答案;然而只有耶穌基督透過從死裡復活,證明自己有回答這些人生大問題的本錢。許多人原先都質疑耶穌的復活到底是否為真,但到最後都發現,耶穌的復活留下令人信服的證據(參考《耶穌真的有從死裡復活嗎?》)。

如果我們真誠相信耶穌的話,那麼他說,他自己提供的是真正有意義的生命。他說,生命比賺錢、玩樂、成功,之後進棺材,還多了太多太多。然而,還是有許多人嘗試在成功與名利當中尋找意義;包含那些已經到達巔峰的人。

瑪丹娜嘗試以成為巨星來回答「我為何在此?」的問題。她承認:「有許多年,我以為名望、財富、公眾認同會帶給我快樂。但遲早有一天你會醒來,發現它們都不能……我仍感到少了什麼……我想要知道真實、永久的快樂的意義在哪,並且如何能得到。」

[1]

風靡兩岸的香港藝人鄭秀文也承認自己「習慣活在一堆價值觀中」,「以為成就越大,自我存在的價值就越高。」她說:「當我擁有很多人人渴求的東西,我卻發現我內心一無所有,心是空空的。我嘗試用更大的成就來補充,但招徠的空蕩感更大,更恐怖。」[2]

有趣的是,三百多年前的法國數學家、科學家兼哲學家巴斯卡也講到這個「空空的心」。不只是名利雙收的成功人士這麼感受,巴斯卡說,我們所有人內心都同樣感受到的這塊空缺。而巴斯卡認為,內心的空虛只能被上帝填滿。他說,

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形狀是『上帝』的空洞,只有耶穌基督能夠填滿。」

[3]  如果巴斯卡所言為真,那麼我們不僅可以期望耶穌告訴我們,我們這一生的身份、價值、意義,我們還能期待耶穌會讓我們得到關於死後來世的盼望。

如果沒有神,生命可能有意義嗎?根據二十世紀初期的哲學家兼數學家羅素(他同時是一位無神論者),答案是:不可能。他寫道:「除非你先假設上帝存在,不然思考生命的目標就是一件無意義的事。」[4]  羅素在後來的著作中寫道,自己的最終命運就是在墳墓中「腐壞」。他在《我為什麼不是基督徒》中拋棄了耶穌對於生命的意義所說過的一切,包含耶穌對於永恆生命的承諾。

但如果耶穌真的如目擊者所說—擊敗了死亡而復活—那世界上就只有他可以告訴我們,生命到底是為了什麼;並且只有他能夠回答:「我將往哪去?」

為了瞭解耶穌的生、死,與他所說過的話如何幫助我們建立自我的身分,讓我們發掘生命的意義,並帶給我們關於未來的希望,我們必須先瞭解耶穌對於上帝、對於我們、對於自己到底說了些什麼。

分享這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