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他自己,耶穌說了什麼?

從神而來的完美的解藥

耶穌在三年半的公開工作中,教導我們如何生活,並展示許神蹟,甚至讓人從死裡復活。但他說,自己最主要的任務,是要救人脫離罪。

耶穌宣告,他是那位被預言要來的彌賽亞(意思是拯救的君王),要來承擔、揹負我們的過犯。在這之前的七百多年,先知以賽亞曾經寫過關於彌賽亞的事,使我們了解一點點關於彌賽亞的線索。其中最難理解的線索,就是彌賽亞既是人、也是神!

「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;有一子賜給我們。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;他名稱為……全能的神、永在的父、和平的君。」(舊約聖經以賽書9章6節)

基督教作者司迪民 (Ray Stedman) 這麼描寫上帝所答應要來的彌賽亞:「從舊約聖經的一開始,我們能感到一股希望與期盼,像是臨近的腳步聲:有人來了!……隨著一位位先知的預言,這樣的希望在先知的記錄中越來越明顯:有人來了!」[8]

古代的先知預言彌賽亞來,要成為神完美的贖罪祭,滿足神對公平正義的要求。這完美的人有資格代替我們而死(以賽亞書53章6節)。根據新約聖經的作者,耶穌有資格替我們死的唯一原因,就是因為他身為神,他所活出的是一個完美的生命,不受到罪惡的審判。

想瞭解耶穌的死如何替我們付清的罪債,或許可以透過這個法庭的比喻。這個故事描述耶穌如何解決神完美的愛與公平正義之間的難題。

想像你步入法庭,對於謀殺的指控認罪。當你坐到被告席上,你突然發覺法官是你的父親。你清楚的知道他愛你,因此不斷請求:「爸爸,放我走吧!」

但你父親卻回答:「兒子,我實在非常的愛你;但我是個法官,我不能讓你自由。」

他內心很顯然地非常掙扎。一段時間後,他敲下木槌,宣告你有罪—正義不容踐踏,尤其不容法官藐視。但因為他愛你,他從法官席起身,脫下法官袍,主動為你揹負當受的刑罰,甚至代替你坐上電椅。

這就是新約聖經中描述的圖像:上帝屈身成為人(耶穌基督),踏入人類歷史,代替我們—也是為了我們—坐上電椅(「電椅」讀音為:十字架)。耶穌不是局外找來的替罪者,乃是上帝自己。更直接的說,上帝有兩個選擇:審判我們的罪,或是自己承受處罰。祂透過基督選擇後者。

U2 樂團的 Bono 不假裝自己是神學家,但他如此正確的說明耶穌為何而死:

「基督之死重點在於他揹負了全世界的罪,好讓我們『造的孽』不回來咬我們,好讓我們充滿罪惡的本性不致收成死亡的後果。這就是基督之死的重點。這應當使我們存謙遜的心—因為不是我們的好行為,使得我們進天堂。」[9]

耶穌也說得非常清楚:他是唯一能夠帶我們靠近上帝的一位。他說:

「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,若不藉著我,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。」(約翰福音14章6節)

但許多人認為這太狹隘了,認為有很多種方法,都可以引領我們向善。他們相信,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平等的,我們也沒有罪的問題。他們拒絕認真看待基督的話。他們說,上帝是慈愛的,接納一切的人—無論我們所做的如何。

他們說,或許希特勒配得接受刑罰;但不包含自己等等表現「尚可」的人。這就好像說,上帝給所有人打分數,只要60分及格,就可以上天堂。但這會產生一個難題。

如我們先前所見,罪完完全全違反上帝聖潔的本性。因為罪,我們冒犯了那位創造我們、愛我們,甚至為我們犧牲自己兒子(耶穌)的上帝。從某個角度來看,我們違背他就好像當著他的面吐他口水:沒有任何善行、宗教、冥想、因果業報能夠代替我們償還罪債。

根據神學家史普羅 (R. C. Sproul) 所說,耶穌是唯一能夠代為還債的一個人。他說:「摩西能夠頒布、解釋律法;穆罕默德能夠揮舞寶劍;釋迦牟尼能夠給予建議;孔子能夠說出智慧的箴言。然而其中沒有一位有能力代替世人償還罪債。基督是唯一值得人無限的獻身、侍奉的對象。」[10]

不配而得的禮物

聖經用「恩典」這個詞指上帝透過耶穌的代罪而死,白白賜給人罪得赦免的機會。上帝的「憐憫」拯救我們脫離所當得的刑罰,他的「恩典」賜我們原本所不配得的。我們回過頭來看看,到底基督為我們做了哪些我們無力做的事:

  • 神愛我們,創造我們享受與祂美好的關係。[11]
  • 我們被賦予自由意志,可以決定要接受或是拒絕這段關係。[12]
  • 我們的罪,並且我們違背神和祂的律法的結果,就是我們和祂中間生出了隔斷的牆。[13]
  • 雖然我們當得的是永恆的審判,但上帝透過耶穌替我們死,已經為我們償還了罪債;並且這使得我們能夠享受與祂同在一起的永遠生命。[14]

Bono 告訴我們恩典是什麼:

「恩典超越理智與邏輯。『愛』能夠阻斷我們行為的後果—這對我來說的確是大好的消息,因為我做過許多愚蠢的事……若『因果』將是我的審判官,那我麻煩可大了……『因果』不會讓我逃罪,但我的希望在『恩典』上。我的希望,在於耶穌將我的罪帶到了十字架上;因為我認識自己,我希望最終結果不是取決於我自己過去在信仰上的表現。」[15]

至此,我們看到上帝的歷史巨作慢慢成形—但還缺少一個元素。根據耶穌以及新約聖經的作者說,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親自回應耶穌所給的禮物。他不會強迫我們拿取。

分享這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