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愛禾(在家教育)
文.賴中申

學校外的教室──教出不一young的徐愛禾

艷陽高照,風和日麗,一陣陣清風舒服地吹過,像綢緞般輕柔地拂過臉頰,其中還夾帶著些許花香;我聞了聞,嗯……有櫻花、桂花,或許還有一些七里香,我正騎著腳踏車,一邊享受迎面而來的微風,一面朝著書院的方向前進……

這是徐愛禾在她出版的《愛禾文集》裡寫〈嘉禾的一天〉開頭的第一段文章,對於一位年僅15歲的女孩,文筆如此純熟,用字如此精準練達,使得福林國小李月娥校長形容徐愛禾文筆細膩又多情的筆觸,儼然有文學家的風采,或許台灣未來的大文豪,就將於「嘉禾」誕生。

「嘉禾」是一所書院──以經典教育為搖籃的現代書院,建構孩子們適才適性的在家教育學習環境,是只為智慧開路不為科舉服務的書院,也是愛禾和他的四個弟弟妹妹們就讀的「學校」。大多數台灣孩子,都有從國小到國中在校園求學的經驗與回憶,但對愛禾和他的弟弟妹妹們來說,完全沒有這回事,因為他們一直都是「在家自學」。

飽讀詩書,中外並進

小學四年級以前,愛禾只背誦四書五經,完全不學寫字,反正「讀個一百次就會認得每個字」,而且「太早學寫字,對骨骼發展才不好呢!」,徐愛禾顯然認同這樣的學習方式,後來愛禾也用這樣的方式學習英、日、法、德、西班牙等語言。當然,也沒放棄學習客語和台語這兩樣父母親的母語。

雖然一開始背誦各類語詞、文學篇章的時候,愛禾並不完全明白所背的內容與意義,像莎士比亞的Sonnet(十四行詩)、美國總統的演說稿、獨立宣言……等等,「我就是把它們背起來,而且背到滾瓜爛熟、一字不漏!」愛禾說,隨著時間增長,加上老師後來的解說,慢慢地就懂了。愛禾認為「讀經典、背經典」是種兼顧寫作和語文的好方法,自己會寫文章完全是因為也讀、也看、也背了很多,才寫得出好文章。

此外,愛禾跟弟妹們都喜歡背誦「中文聖經」,撇開宗教信仰的部分,愛禾認為聖經是部充滿歷史價值的經典,也滿有古人的智慧。愛禾說,「我發現中國古代孔孟的一些思想,甚至可以和聖經連結在一起,畢竟人類是上帝創造的,所以東西方的思想與智慧還是會相關聯。」愛禾雖如此認為,愛禾的父母也都是信上帝的基督徒,但愛禾卻不喜歡去教會,因為上教會很無聊、沒事做,而且還不准回家,受到上教會的負面連帶影響,愛禾不喜歡耶穌、不喜歡上帝,認為到教會「根本就是浪費時間」,所以老愛在教會兒童主日學上課時打瞌睡,直到愛禾去了尖石的「那羅」……

那羅經歷,改變生命

「那羅」是個偏遠的泰雅族部落所在之地,愛禾與一群同樣在家教育的同伴們一起上山,為當地的原住民孩子舉辦為期兩週的「課輔營」;前後兩年時間裡,愛禾親眼目睹這些孩子「神奇」的改變──原本一群會跳到別人身上勒脖子的瘋狂少年,個個變成好品格的耶穌忠貞門徒,甚至清晨四點半起床禱告。

在那時,愛禾忽然感受自己有很多的過錯和惡行,那種自以為是、自覺羞恥的良知襲來,當下痛哭到全身趴在地上,祈求耶穌原諒。

痛悔之後的愛禾,因為與耶穌連結的關係,以前對弟弟妹妹們常大發脾氣,現在逐漸改善;愛禾還有許多超越同齡者的洞見,覺得不該只定睛眼前,也要想到未來;像愛禾這樣年紀的少年人,許多人心胸都不夠寬大,所以人與人之間產生隔閡,好像與飽讀詩書應有的氣質差異太大,愛禾感受自己好像跳躍在這些限制之外,因為耶穌改變了自己。

愛禾更覺得很多做事拼命的人,太顧慮「失敗」,沒有承擔的勇氣,好像教育讓大家變得更裹足不前,沒有教大家深思熟慮。

愛禾的教室在學校外,沒有在校園內學到純為加強孩子競爭的功利取向,沒有只為孩子們未來的出路考量的扭曲價值觀,愛禾的父母選擇離開學校體制的學習革命,教導出擁有核心思維、好品格、有思想見地的愛禾,使愛禾從生命深處感受自己是──「不一young」的年輕人。

(本文蒙基督教台灣中國信徒佈道會允用,出自《iyoung》雜誌第8期,頁12~14)


 

延伸閱讀:

  • 尋找同行者
    從真心跟隨耶穌的人身上,看見耶穌自己。
  • 認識耶穌
    耶穌在你的心門外叩門,願你打開心門接受這位最好的朋友。
分享這篇文章